The Wayback Machine - http://zmcc.ltd/
基金
首頁 - 基金

ETF跑馬圈地進入尾聲 基金公司開始「卷」服務

當主流寬基和熱門賽道多被占滿,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跑馬圈地」的時代進入尾聲,下一步該「卷」什麽?

  近日,9只中證2000ETF齊發的「盛景」,再次引起了市場對ETF這一賽道競爭激烈的討論。Wind數據顯示,過去五年(2018年三季度末至今),ETF迎來了爆發式增長,產品數量增長超650只,管理規模增長超1.3萬億元,五年增長了2.5倍。

  與此同時,由於ETF先發優勢較強、同質化現象嚴重,這一賽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當寬基ETF格局初定,細分行業主題ETF又難以容納巨量資金時,產品布局帶來的邊際效應越來越小,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在ETF的服務上發力。有業內人士認為,ETF已經從比拼產品到了比拼服務的新階段,而且逐漸從陪伴式服務向投顧式服務進階。

  探索投顧式服務

  「我現在每個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判斷大類資產配置和行業配置,做好ETF的投顧式服務,這是我們連接財富端的重要抓手。」 近日,華安基金總經理助理、指數與量化投資部高級總監許之彥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臨近月末,又到了華安基金指數投資團隊討論ETF資產配置方案的重要階段。今年4月初,華安基金發布了兩條ETF指數,華安ETF行業輪動(801638)和華安ETF大類資產配置(801639),成為第一家向全市場公開ETF資產配置方案的基金公司。每月末,許之彥都會和華安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的同事們進行數個小時「頭腦風暴」,敲定兩只指數的調整方案。

  其實,華安基金並不是個例,隨著ETF迎來爆發式增長,投資者認知度大幅提高,越來越多基金公司都在探索ETF的投顧式服務。例如,銀華基金在今年8月發布了銀華ETF行業輪動指數(801637),據了解,該指數將會以銀華基金旗下已上市的ETF為樣本空間,基於經典的量化多因子模型框架,獲取量價數據、財務數據、分析師預期數據和「聰明資金」數據等,從而編製相對收益的配置方案。相對華安的兩只指數而言,該指數的調整更為頻繁,成份股每周調整一次,調整實施時間為每周第二個交易日。

  此外,華寶基金指數投資總監胡潔也表示,資產配置在ETF上的運用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隨著居民端財富增長和證券化進程的加速,在中國特色財富管理業務轉型過程中,ETF作為便捷的交易工具,將能夠起到為財富管理賦能的關鍵作用。基於此,華寶基金將堅持打「組合投資牌」,基於自身紮實的量化模型和豐富的ETF產品,推出相對高勝率的一攬子ETF配置組合,以解決方案的形式長期陪伴客戶。

  在許之彥看來,ETF是一種配置性工具,但如何使用工具,其實是一個專業化的事情,很多投資者並不具備相關知識,這就需要基金公司給投資者提供專業化的服務。ETF投顧式服務的關鍵就在於「在什麽時間點,把什麽樣的ETF推給投資人」,不僅要把ETF產品推給客戶,還要向前走一步,做好資產配置方案。

  服務進階需層層突破

  其實,對於工具型產品ETF來說,如何做好投資者服務一直是行業討論的重要命題,而過去的行業探索主要在陪伴式服務層面。而從陪伴式服務到投顧式服務的進階,尤其是面向個人投資者的投顧式服務,一直難以突破。

  「這主要是因為基金投顧在配置上只能投資場外品種,而ETF需要場內交易,我們不能以基金投顧的形式為投資者提供ETF資產配置方案,所以過往只能通過專戶,或者解決方案的形式服務機構客戶;此外,過去ETF的品種還有待豐富,行業布局不全,也對基金投顧的配置形成了一定困擾。」有ETF基金經理解釋,因此,想要實現ETF的投顧式服務,基金公司需要在服務形式、服務群體以及產品品種等維度層層突破。

  從目前來看,部分基金公司已經做了一些探索。例如,由於ETF的客戶主要在券商端,因此,基金公司選擇把券商端的財富管理作為重要的突破口,然後通過券商等財富管理機構、中介機構、機構客戶等,將行業風向標報告、短視頻、直播等各種投資者教育內容傳遞下去,方便個人投資者公開查詢。

  此外,近三年來,ETF品種也越來越豐富,可以滿足投資者對不同市場和行業的需求。比如在寬基方面,近期,中證2000ETF陸續開啟發行,寬基ETF產品譜系進一步拓寬;而在行業主題ETF上,新材料ETF、疫苗ETF、動漫ETF等越來越細分的ETF爭相面世,也為ETF的投顧式服務鋪好了「地基」。

  因此,許之彥認為,ETF的投顧式服務不僅是市場需求,也是行業大發展之後的必然選擇。一方面,基金行業現在更多提供的是資產管理,但是投資人需要的其實是財富管理,降低回撤,追求中長期收益,這些都需要更立體的資產配置方案。另一方面,在許之彥看來,資產配置就像搭積木,需要有足夠豐富的積木才能搭得好看、牢固,近三年,ETF的爆發式增長為「搭積木」提供了基礎條件。

  提高ETF

  賺錢效應是關鍵

  當然,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是提供什麽服務,最終目的都是要提高ETF的賺錢效應。

  國泰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監梁杏認為,從歷史經驗來看,基金公司可以從前瞻布局,逢低發行,擇機持營等全流程提高ETF的賺錢效應。

  一是前瞻布局。梁杏指出,只要選擇好的賽道和指數,拉長時間來看大概率可以給投資者帶來更好的賺錢效應,但是,在ETF的產品早期設計和發行的過程中,對於市場和產品研判的前瞻性是關鍵。

  二是逢低發行。產品從獲批到發行有六個月的窗口期,基金公司可以在這個有限的時間內選擇相對合適的發行時點,盡量做到把產品發在低位,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護投資者利益。

  三是擇機持營。在ETF營銷和銷售的過程中,預先通過多種模型和基本面跟蹤判斷營銷時點,在合適的時點向投資者推薦合適的產品,在指數估值過高或出現泡沫化傾向的時候及時向投資者傳遞風險信息,細水長流地提供投資陪伴服務。

  她以國泰旗下的芯片ETF舉例,該產品從成立開始就波動較大,被戲稱為「渣男」產品,很容易牽動投資者情緒,因此,國泰會在板塊異動的時候持續做投資陪伴。比如在2020年和2021年的科技股行情中,由於ETF一路上漲,許多投資者追高買入,當時產品規模不斷擴大,但公司在對外的材料和文章裏不斷地向投資者提示風險,建議謹慎避免追高;這兩年芯片行業回調已經比較充分,雖然產業周期處在築底階段,近期也在持續調整,但她判斷行業長期景氣向上,會持續向投資者提示機會和穩定信心。

  展望未來,許之彥認為,ETF的確是一個高度競爭的賽道,想要在這樣的市場生存下來,就要做點差異化的事情——幫助投資者通過資產配置降低波動,力爭提升中長期的收益,「這其實也是ETF從工具到服務的進階,而且服務是無止境的,我們還要不斷提高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不斷豐富ETF的使用場景」。許之彥總結:「投資者希望能掙到錢,但不是盲目的錢,是合理的錢,兩者其實存在巨大的偏差,這也是為什麽行業越來越強調考慮客戶的中長期投資體驗,這才是陽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