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yback Machine - http://zmcc.ltd/
人文財經
首頁 - 人文財經

廈門,剛跑出一個300億獨角獸



    今日(7月5日),海辰儲能宣布完成C輪融資,總額超45億元。而投資方陣營豪華——國壽股權和金融街資本共同領投,中銀資產、金石投資、國投招商、國風投基金、中金資本、鼎暉百孚、中美綠色基金聯合領投,首建投新能源、合肥產投及現有股東峰和資本、經緯創投、農銀國際、中兵國調、眾創等跟投。

成立於2019年,海辰儲能由吳祖鈺、王鵬程兩位福建80後聯手成立,是福建省和廈門市雙重點建設項目。一路走來,海辰儲能席卷創投圈,集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投資方軍團。伴隨著新一輪融資,海辰儲能同步開啟上市輔導,踏上了IPO征程。

回望海辰儲能的崛起,這是廈門新能源產業的一縷縮影,也是中國儲能大爆發的寫照。
今年最大儲能融資 官宣45億,估值近300億

從海辰儲能宣布的名單來看,這一輪陣營豪華,集結15余家投資方,囊括市場上炙手可熱的國資機構、產業資本以及VC/PE機構等,一口氣拿下45億元,相當霸氣。

據悉,海辰儲能這一次融來的資金將主要用於產能擴建、先進設備采購、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等業務布局,加速推進高質量發展。

成立於2019年,海辰儲能一路狂飆。福布斯一份中國獨角獸榜單顯示,來自福建廈門的海辰儲能於2022年1月成為新晉獨角獸企業。隨後10月,海辰儲能官宣了一筆超20億元的B輪融資,集結了農行旗下農銀國際、建行旗下建信股權、廈門創投、經緯創投、峰和資本、日初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當時有報道稱,這輪融資後公司估值已達到110億元。

而今年以來,海辰儲能更是火力全開,先後獲得當地交行、建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銀行的金融授信,累積額度超500億元。

截止目前,公司身後資方數量多達數十家,成分也多元,既有廈門創投、深投控等地方國資的身影,也有上市公司邁為股份、盛新鋰能以及產業投資朝希資本、峰和資本等,還齊聚了同創偉業、招銀國際等老牌人民幣機構。

其中,峰和資本的身影多次出現在海辰儲能的經營活動中,除了給予資金之外,還參與了海辰儲能重慶基地的布局,以及聯手一起投資儲能創業公司等等,關系密切。峰和資本成立於2021年11月,是一家專註於儲能產業的新能源投資機構。目前,其已先後投資疆海科技、 奇點能源、科達新能源、藍海黑石、斐石科技等一眾儲能廠商。

當下融資大環境低迷,海辰儲能一舉收獲如此豪華的融資,羨煞同行。此情此景,在海辰儲能聯合創始人、總經理王鵬程看來,融資不是簡單「找錢」,而是與擁有共同價值觀、信任、投入、專業的合作夥伴,結成「命運共同體」,共同去成就一番事業。

王鵬程指出,在全球儲能、全業儲能、全戶儲能同步開啟的全面儲能時代到來之際,海辰儲能將持續加大創新投入,開發前瞻性核心技術,為行業帶來更多專用的儲能產品、專屬的儲能技術,繼續專註儲能賽道,真正做到「讓綠色能源惠及全人類」,推動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打造全球儲能電池第一品牌。
兩位福建80後聯手

年輕的海辰儲能無疑是新能源江湖又一匹黑馬,生長速度和戰略打法都尤為兇猛,甚至在小區電梯裏也總能見到其廣告。

2019年12月,廈門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海辰儲能的曾用名)正式成立,背後站著兩位靈魂人物——吳祖鈺、王鵬程。

相比於公司的出圈,海辰儲能的創始團隊卻是相當低調。「吳祖鈺、王鵬程兩位都是福建人,應該都是1985年前後生人,很年輕。」一位打過交道的投資人如此形容。

透過企業股權圖譜獲悉,吳祖鈺為母公司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長。但從公司成立之日起,吳祖鈺鮮少公開露面,互聯網上也幾乎搜索不到其過往履歷,唯有通過零星的公開視頻和圖片資料得以知曉其樣貌。

而追溯僅有的公開資料,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具體的吳祖鈺——80後生人,碩士畢業於福州大學化學化工專業,曾在寧德時代有過一段至關重要的職業生涯:在寧德時代2012年7月—2018年11月間申請了多項專利,涉及儲能領域的集流體、極片及電池等,因而在2014年被寧德市評為市級引進人才。2018年,吳祖鈺還曾出現在寧德時代首批限製性股權激勵名單中。

可以說,吳祖鈺屬於寧德時代很早一批技術骨幹。2019年,吳祖鈺率隊另立門戶在廈門創立了海辰儲能,其中有一部分成員同樣來自寧德時代。海辰儲能的「寧德系」色彩可謂濃厚。

相比吳祖鈺的隱秘,聯合創始人王鵬程可以說是海辰儲能的對外發言人。公開資料顯示,王鵬程是海辰儲能1號員工,來自福建泉州,本科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在上市公司、投資機構有多年從業經驗。

此外,海辰儲能背後還有一位女性——林秀華。隱秘幕後,有人稱她是海辰儲能最神秘的天使投資人,是公司從零崛起的重要股東。

短短4年估值300億,海辰儲能究竟憑什麽?

其實自成立以來,海辰儲能就專攻儲能賽道,主要從事鋰電池核心材料、磷酸鐵鋰儲能電池及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現已開發方形電池(50Ah/280Ah/300Ah/320Ah)、圓柱電池((50Ah)、電池模組(風冷系列和夜冷系列)、電池簇(額定電壓為1280V)、儲能櫃等儲能產品。

解決方案上,海辰儲能針對不同用戶設計不同方案,為發電側提供聯合調頻、提升新能源消納以及平滑出力方案;為電網側設計移峰填谷與調峰調頻方案;為用戶側提供峰谷價差套利、備用電源、動態擴容以及移峰平谷方案。

蹄疾步穩,海辰儲能還在高效地推進大基地規劃建設——在廈門,海辰儲能廈門鋰電項目一期年產15GWh的智慧工廠已全面投產,項目二期規劃年產能30GWh,將於2023年全面建成並投產;4月發布新製造規劃,實現重慶基地一期一階段主體工程封頂;按照產能釋放節奏,到2025年預計達成135GWh年產能目標。

來勢洶洶,海辰儲能2022年儲能電池出貨量已經高達5GWh(吉瓦時),拿下2022年中國電力儲能電池交付項目數量第一位置,也是2022年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增速的第一。

現在,這只廈門超級獨角獸正式邁出IPO步伐。

在官宣新融資前夕,海辰儲能的上市輔導備案獲得廈門證監局的受理,備案時間為7月3日,輔導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這意味著,海辰儲能正式啟動A股IPO進程。
為何是廈門?

海辰儲能總部坐落於廈門,並非偶然。

位於福建省東南端,廈門陸上與泉州、漳州兩市交界,東南與大小金門隔海相望,同時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坐擁廣闊的海域資源,發展新能源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2022年廈門GDP達到7802.7億元,位居全省第三。

一提到廈門,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一座美麗的旅遊城市。過去的廈門,以製造業、貿易、旅遊業三大產業為主。其中,製造業是主要支柱。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過於單一的產業結構也成為廈門經濟發展之痛。

痛定思痛。於是,廈門沿著「以產興城、產城融合」的發展思路,將新能源產業列入廈門市「4+4+6」現代產業體系中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推動新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我們將時間線拉回到12年前,2011年,廈門三圈高倍率型軟包裝聚合物鋰離子電池一期項目在集美灌口機械工業集中區投產,這可以看作是廈門搭建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集群的開端。

王鵬程曾在接受《廈門日報》采訪時回憶,「記得我們剛落地廈門時,儲能行業還是一個藍海市場,但是廈門政府基於對世界能源結構改變的判斷,非常堅定地支持我們。」

在廈門當地的大力支持下,海辰儲能42天便完成了從掛牌出讓成交到開工動建手續報批;80天完成總部研發大樓封頂;二期項目開工後,僅3個月便實現智慧工廠封頂。創造了產業項目落地的多項紀錄。

十多年間,中航鋰電、寧德時代等新能源巨頭落子廈門,壯大了產業版圖。去年12月,2022寧德時代供應商大會在廈門舉行,寧德時代的高管化身「招商紅娘」,向來自全球近400家供應商代表推介廈門。「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寧德以外的地方召開供應商大會。」

其實自2021年開始,寧德時代已在廈門布局了廈門新能安、廈門時代、時代電服、廈門時代研究院等一系列項目。而早在2019年,中航鋰電就在廈門落地了當地首個百億級新能源產業項目;2021年5月,中航鋰電又在廈門擴建50GWh的國際領先智能化工廠。

落地開花,廈門崛起一個個新能源明星公司。2016年成立的廈鎢新能,前身是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電池材料事業部,公司產品涵蓋鈷酸鋰、三元材料、磷酸鐵鋰、前驅體、貯氫合金等全系列能源新材料產品,是ATL、三星 SDI、村田、LGC、欣旺達、珠海冠宇、松下,以及比亞迪、寧德時代、中航鋰電、億緯鋰能及國軒高科等知名電池企業的供應商。2021年8月,廈鎢新能成功登陸科創板,最新市值超200億元。

此外,廈門還有包括法拉電子、科華數據、中創環保、廈門鎢業、清源股份等超十家新能源上市公司。

同時,「以投代引」,產業基金也在趕來。去年5月,廈門迎來一支儲能產業基金,由峰和資本聯合重慶銅梁區政府與廈門海辰成立總規模11億元的儲能產業基金,基金將聚焦新能源領域擁有核心技術、具有產業化發展前景的項目,按照市場化、專業化原則,重點對電池產業鏈企業進行資金支持,為產業發展提供新動能。

《廈門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規劃》明確指出,將重點布局在新陽工業區、杏北工業組團、同安鳳南高端製造業基地、火炬(翔安)產業區、同翔高新城、翔安工業集中區(內厝片區、市頭片區)等園區,力爭到2025年,新材料與新能源產業總規模達到1400億元發展目標。

透過廈門,我們看到儲能一片爆火景象。

儲能將是下一個即將爆發的萬億級市場,這已經成為共識。由此,儲能賽道這在兩年間擠滿了VC/PE投資人。據投資界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5月5日,近一年儲能行業融資事件108起,其中融科儲能、海辰儲能、遠景能源、德蘭明海等均獲得數億元融資,儲能賽道正在批量製造獨角獸。

火爆之下,泡沫隨之而來。正如王鵬程曾判斷,如果說2022年是全球儲能市場的元年,那麽從2023年開始的後三年,將會進入全面儲能大時代。

而高潮過後,便是洗牌——中國儲能開始進入廝殺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