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yback Machine - http://zmcc.ltd/
股票
首頁 - 股票

流動性與估值偏低 今年以來15家港股公司宣布私有化退市

今年已有15家港股公司宣布主動退市,其中4家已完成私有化從港股退市,11家宣布啟動私有化計劃

  港股大部分中小市值以及成長性相對較弱的公司受到的關註度有限,成交低迷,從而導致企業的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

  對於業務正處於波動期和重要發展戰略期的企業,私有化可以避開股票市場短期紛擾影響,有利於企業經營管理和戰略實施

  ◎記者 黎靈希

  7月5日早間,港股上市公司蒙牛及雅士利國際聯合公告,蒙牛對雅士利國際進行私有化的所有條件均已達成。自當日下午4時起,雅士利國際在港交所的上市地位正式撤銷,公司近13年的港股之旅畫下句號。

  今年以來,港股公司私有化案例頻現。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今年來共有15家港股公司宣布主動撤離港股市場,其中4家公司已完成私有化從港股退市,11家港股公司宣布啟動私有化計劃。

  在港股分析人士看來,股價長期處於低位、股票流通量及交投量低、企業融資需求難以得到滿足,是相關公司主動揮別港股市場的主要原因。並且,今年以來港股市場整體表現低迷,進行私有化的成本相對較低,對公司大股東而言是一個不錯的時機。

  成交低迷致融資能力受限

  6月以來,港股公司私有化似有愈演愈烈之勢,共有6家公司先後披露相關方案。當中既有老牌休閑食品企業達利食品,也有央企保利集團旗下的保利文化。

  6月27日晚,達利食品發布公告稱,公司的創始人、董事會主席許世輝擬通過融世國際,向其余股東提出以協議安排方式將上市公司私有化的建議,私有化價格為3.75港元/股,較達利食品發布公告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溢價約37.87%。

  達利食品成立於1989年,旗下有達利園、好吃點、可比克等多個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牌。2015年底,達利食品在港股主板上市,此後多年公司的營業收入整體保持上行趨勢,公司股價卻自2018年以來一路走低。

  「由於股價低迷,公司已喪失維持上市地位的優勢,股權集資能力有限。達利食品認為,公司股份一直在相對較低的價格區間交易,成交量有限,這不符合公司在業內的地位,也沒有向市場傳達其真實價值。自2015年首次公開發售以來,公司沒有通過股權發行籌集任何資金,因此維持上市地位從融資角度而言意義有限,但仍會產生維持上市成本。」 達利食品一語道破了多家港股公司的痛點所在。目前,前述11家正在推進私有化進程的公司中,超過半數的公司市值在50億港元以下,近一年日均成交額不足100萬港元。

  保利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公司表示,鑒於股價表現和低流動性以及充滿挑戰的外部環境,目前公司從公開股票市場籌集資金的能力有限,不太可能期望在可預見的將來有重大改進,從港交所退市可減少公司維持上市地位有關的成本和管理資源,使公司結構更具成本效益。

  根據公告,保利文化與要約人保利集團全資附屬公司中藝世紀文化訂立合並協議,建議由要約人通過吸收合並私有化公司和撤銷上市地位,向公司H股股東以現金支付每股H股8.88港元,較停牌前股價溢價約77.6%。

  在港股分析人士看來,流動性不足、中小市值股票估值偏低是港股市場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港股的機構投資者較多,更側重於價值投資,不會頻繁買賣;另一方面,港股資金更加偏好藍籌股和明星股,大部分中小市值以及成長性相對較弱的公司受到的關註度有限,成交低迷,從而導致企業的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

  私有化後聚焦長期增長

  事實上,對於業務正處於波動期和重要發展戰略期的企業,私有化既可以避開股票市場的短期紛擾影響,更加有利於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戰略實施,又能夠使得企業不受公眾公司監管政策約束,進一步實現資源優化再配置。

  據記者梳理,年內披露私有化方案的公司主要來自地產建築、能源及消費零售領域,超過一半的企業2022年營業收入在10億港元以上。大部分公司欲在私有化後推動現有業務轉型與重組、探索新的發展機遇等,以謀求長期增長。

  以保利文化為例,公司董事會預計文化及藝術產業復蘇、重新找回客戶及重振客戶勢頭仍需要時間。保利文化稱,為保持核心競爭力,公司需統一梳理戰略和業務方向,探索新的發展機遇和長期增長策略。私有化完成後,公司可以更加靈活地製定長期戰略,避免因作為上市公司而承受的市場預期壓力及股價波動風險。

  從事差別化滌綸面料染色加工的永盛新材料,計劃退市後將自身業務與董事會主席李誠旗下企業進行整合,形成生產及分銷滌綸長絲紡織品的完整鏈條。據悉,今年6月底,李誠提出以58.7%的溢價私有化永盛新材料。

  此前,有港股公司在退市後選擇「重整旗鼓」,擬再戰資本市場。例如大連萬達商業,其於2016年從港股退市,此後通過一系列重組將商業管理服務、物業管理服務及增值服務業務整合進萬達商管,日前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

  不過,記者留意到,金鷹商貿集團、海藍控股等多家正在推進私有化的公司,則在公告中明確表示,退市後不會謀求在其他資本市場上市。

  在港股私有化案例持續增加的另一面,港股市場每年都吸引了大量企業前來遞表上市。盡管今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場表現平平,但截至目前有近百家公司在港股市場門前「排隊」。並且,隨著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新規落地,港股市場能夠服務和接納的新興企業範圍進一步擴大。

  當上市的需求不再能得到滿足,維持上市地位成了一種難以承受的負擔,在此情況下,主動退市對這些公司而言或是一個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