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yback Machine - http://zmcc.ltd/
金融要聞
首頁 - 金融要聞

銀行理財走出「破凈潮」 規模有望「收復失地

 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市場逐漸走出「破凈潮」陰影,凈值修復,規模企穩回升。理財公司也在反思與復盤中正視市場變化,重新構建資產組合、思考業務模式。

  步入下半年,分析人士認為,伴隨理財沖量節奏發力,下半年理財市場整體規模有望重回29萬億元水平。不過,面對競爭愈發激烈的市場,擺在理財公司面前的考題是——如何從凈值化管理、資產管理策略、投資者分層等方面發力,穩住規模,應對可能出現的新的市場考驗。

  凈值回暖 理財規模企穩略回升

  上半年,銀行理財市場逐步回暖,產品凈值持續回漲,存續規模回升。

  據民生證券研究團隊統計,截至5月31日,理財產品凈值區間收益率平均為0.19%;理財產品總體破凈率從18%降至3%,甚至低於2022年11月理財贖回潮之前5%左右的水平。

  凈值之所以回暖,主要是因為上半年債市走牛,從而帶動理財產品凈值明顯回升。「較好的收益表現和存款利率調降等利好,吸引了居民資金回流,理財規模有觸底反彈的動力。」南銀理財人士認為。

  在凈值修復的助推下,上半年理財規模企穩略回升。普益標準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末全市場銀行理財的存續規模為24.26萬億元,存續產品總量為3.65萬款;4月存續規模結束了連續5個月的下跌走勢,回升至25.51萬億元;5月延續回暖步伐,截至5月29日,存續規模增長至25.77萬億元,存續產品總量增加至3.78萬款。

  不過,6月封閉式理財產品迎來了一次到期小高峰,加上季末銀行存款考核影響,行業擔心理財市場再現「贖回潮」。根據國海固收統計,6月到期封閉式理財產品2564只,略低於3月時期的2598只。

  在產品集中到期的壓力下,「贖回潮」是否會再次出現?國海固收在研報中分析稱,當下理財市場並不具備去年11月時理財「贖回潮」發生的前提條件,季末到期壓力相對可控,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理財產品凈值已經得到了明顯修復,從理財負債端來看,集中到期或許較難引發大規模系統性贖回;二是產品持倉切換防守,對利率變動敏感性下降。

  轉變業務思路 「不賺錢不收管理費」

  經歷去年兩輪「破凈潮」沖擊後,理財公司正在重新構建資產組合和思考業務模式,並采用「降費讓利」方式穩定規模,留住投資者。

  在產品端,理財公司顯然更註重凈值穩定。今年以來,各大理財公司紛紛推出攤余成本法和混合估值法理財產品,就是希望解決凈值大幅波動的問題。這是因為,理論上理財產品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凈值曲線相對平滑,可以提升產品整體的抗波動能力。

  在資產管理策略方面,多位銀行業分析師預計,下半年銀行理財將在穩規模中順勢調結構,「固收+」產品將有顯著增量機會。這類產品通過高股息等紅利資產、定增等另類資產或策略,有望獲得增量資金。分析人士還認為,在此過程中,理財產品高度依賴債市的配置現狀可以得到改善,促進理財子公司由固收型向全能型資產管理機構轉型。

  為進一步吸引投資者,年中時間,理財公司加大「降費」力度,部分理財產品甚至打出「不賺錢不收管理費」的旗號。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招銀理財、信銀理財、中銀理財、交銀理財、寧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調降旗下理財產品費率,幅度多在10個基點至50個基點,優惠後費率最低可為0。

  「在凈值化轉型的大趨勢下,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和轉型後的券商資管的費率模式可能相互借鑒,最終讓利於投資者。」華寶證券分析師張青說。

  下半年理財規模有望「收復失地」

  隨著凈值回升、投資者情緒的修復和存款利率的壓降,分析人士預計,超額儲蓄將逐步回流至銀行理財,下半年理財規模有望重回29萬億元的水平。

  中信證券(19.780, 0.34, 1.75%)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伴隨機構理財沖量節奏發力和債市走強機會,年中將是關鍵拐點,2023年下半年銀行理財市場或將迎來修復,整體規模有望恢復至2022年年中水平。

  「在2022年兩次『破凈潮』的影響下,居民理財向存款方向轉移,風險偏好降低。」普益標準研究員屈穎向記者分析稱,自2023年4月以來,隨著理財產品凈值的逐步回升,疊加存款利率的下降,存款理財化現象顯現,居民風險偏好開始逐步修復。

  不過,投資者風險偏好與資產表現密切相關。「雖然投資者風險偏好逐步修復,但一旦再次遭遇大面積破凈,『贖回潮』或仍將上演。因此,針對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銀行理財公司在投資端配置需以穩為主,可配置流動性較強、風險相對較低的資產。」屈穎說。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渺提醒,理財公司要進一步做好投資者分層服務。在加強風險評測的基礎上,理財公司向不同投資者提供不同風險等級、期限的理財產品。如果投資者對理財產品凈值回撤比較敏感,理財產品應更加突出穩健性,平滑凈值波動。對高凈值客戶,則應提供更豐富的產品,包括權益類產品。

  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建議,投資者應根據市場環境調整理財目標,選擇與風險偏好一致的資產組合。總體來看,可根據標準普爾配置體系建立資產配置框架,即以「10% 現金等流動性資產、20%保險保障、30%權益增值、40%保本固收」的比例進行資產配置組合。